2020年8月3日 星期一

嗜好誌|攝影器材|老隨身Canon PowerShot S95

開始使用單眼相機已經十年了。女兒出生以前,在臉書寫下了攝影十年來的拍攝的心境與想法。也大概知道,當孩子出生了以後,拍照什麼的,又會經歷許多的改變。

如今,半年又過去了。這半年來,開始學著用身邊最方便的工具-手機,來記錄生活中的影像。這個過程中,我發現手機版的Lightroom可以讓我的手機拍下RAW檔,並且用跟單眼一模一樣的修圖邏輯、修出色調相近的照片。我甚至覺得,當手機已經可以做到這樣子的程度,誰還需要購買小DC(Digital Camera)?

尤其是那些購買數萬元高階DC,程度卻停留在「拍照」的玩家,砸了錢買相機,卻持續拍攝著跟手機拍照幾乎沒有分別的相片。於是我想,我大概會變成一個手機攝影師吧,還決定要在秋天去買最新的iPhone,用來取代我這隻老舊的4吋手機的時候。

改變發生在我閱讀了一本日本著作以後。

這本書的作者不是森山大道、也不是荒木經惟。而是近藤麻理惠,一個日本著名的整理專家,這本書讓我開始整理房間。


對,整理房間。

書中所強調的「理想生活主義」或許多少會讓人產生改變的省思,不過真正的改變,來自於那些在整理過程中被挖出、已經不再被使用的相機們。有些相機早已壽終正寢、有些沒有了再次充電的可能,但其中一台相機回應了我對開關鈕按壓。

「還有電呢!」

那是太太在交往前買的數位相機,佳能的入門型類單,若不算厚度,他比我的4吋愛瘋還要小。1000萬像素,同樣能夠拍攝RAW檔,能夠單手操作,開機到盲拍之間,完全不需要做出任何「拍照架勢」。

於是我在皮套上裝上了Peak Design的快拆尾扣,試著將這台九歲的相機當作隨身機。

用了幾天,我想我錯了,小相機有他的不可取代性,至少對一個攝影玩家來說是如此,握持性、拍攝感,這些都不是手機設計的目的。儘管手機有能力拍出成像不錯的影像,近年卓越的AI修圖功能也讓相機程式能夠「直出」效果更佳的照片。但若將手機作為主力攝影工具,反應絕對沒有相機來得快,一整天的拍攝也會耗費大量的電量,而行動電源可能比隨身相機還來得重,拍攝的過程也可能受到訊息通知干擾,或是不小心看到了會影響拍攝心情的資訊。

手機上的相機仍然是重要的,在拍攝合照和限時動態等時效性的相片來說,使用手機還是比較合適的選擇。但現在的我,會選擇背上一台小DC,重新享受攝影怦然心動的感覺。

不過說到底,還是那句網路流傳的攝影名言:「最好的相機,就是你手上的那一台」



透過RAW檔編修,這部相機依然可以發揮很好的效能,不過畫素稍微少了一些,比iPhone還少了200萬。2020年7月31日,前總統李登輝逝世的隔日,全國各級機關於中午開始下半旗三日。那天進學校,拍下了校門口下半旗,於是使用這一台小相機。


其他的一些拍攝畫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