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28日 星期一

研究指南|研究生實用工具指南

從碩士時期開始的研究工作,使用了不少研究工具,整理了自己的經驗,希望能對正在研究路上的研究生有些幫助。不過沒有太多時間,大概只能列出一些使用的工具和簡短的心得,以後可能慢慢會進行更新,如果有哪個有興趣瞭解更多的工具,或是其他工具的推薦,也歡迎在留言區寫下來!

本文索引



1.網頁類

研究生會需要最主要的網頁工具,就是文獻工具。文獻就像樂高和磚塊,小時候在樂高堆裡面找尋一塊符合你要求的組件裝在合適的位置,這根建構論文其實很類似。找到一塊在你的知識結構裡面需要的積木,然後站上巨人的肩膀。

維基百科是被很多師長詬病的研究工具,當你在論文中引用維基百科,許多老師當場會想砸論文。有些老師認為維基百科的可任意修改性是維基百科不可信的原因,但這不是不能參考或引用維基百科的原因。維基百科不是不能看,而是要知道怎麼看。也要知道怎麼透過維基百科的引用資料追到正確的文獻。

但維基百科多數的頁面確實不能作為學術文章引用的對象。

在維基百科的使用方針裡面名列了「維基百科:非原創研究」,並指明了撰寫維基百科應該要依據「可靠來源」並且「可供查證」。所以在每一個頁面中都能找到對應的參考文獻,文獻是維基百科的精隨,如果某一句話沒有文獻,你甚至可以在該文字上加入文獻請求。所以當你在維基百科看到一個想引用的概念,你應該要找到那個概念的原始來源,並查證他的可靠性。

這是國圖的碩博士論文資料庫,但也有許多師長認為引用碩博士論文風險很高。但就跟維基百科一樣,要知道怎麼看、怎麼查證。許多碩士生會寫一些對某個議題或研究主題較為入門的內容,而且研究生的寫作方式其實比較容易懂,閱讀碩博士論文也是一種對領域初步了解的方法,碩博士論文的閱讀首重文獻回顧和方法學,閱讀方法跟維基百科一樣,是為了要找到正確的文獻內容或是相似主題可用的研究方法。

最直觀的文獻搜尋工具,基本上在維基百科或是碩博士論文中看到沒有連結的文獻,都還是要回到學術搜尋找,出了一些剛上架的文獻外,大部分的文獻都可以找得到。

中文期刊很多都有上架在華藝,如果要找特定中文期刊,然後看期刊各期內容的話可以使用華藝。不過華藝的文章也能夠在Google學術搜尋上找到,所以我通常會直接使用Google找。

這是學術工作者的社群網站,有時候一些研究者會直接把發表的文獻貼在上面,但比較適合用社群的觀點去看。



2.軟體類

2.1.閱讀軟體
主要為閱讀PDF檔案的軟體。

瀏覽器
大部分的瀏覽器,包括Chrome、IE等都能夠直接開啟PDF檔案,但就只是能閱讀而已。不過通常我也都會先用瀏覽器看過一遍,決定有沒有繼續深入閱讀的價值。

這是最正式的PDF閱讀軟體,PDF本身就是Adobe的文件格式。這套軟體分為免費版(Adobe Acrobat Reader)和付費版(Adobe Acrobat Reader Pro DC)兩種,免費版只有閱讀和簡易標記的功能,付費版則能夠編輯PDF檔案。

MacOS預覽程式
Mac系統的內建程式,Apple電腦用這個程式開啟圖片和PDF檔案。其實他可以做到一些簡易的PDF編輯功能,像是合併或拆解PDF檔案。

這是一套Windows系統才能使用的強大PDF閱讀軟體,不過也分為免費版和付費版,最重要的是免費版就有OCR(文字辨識)的功能,對於一些早期使用掃描而未文字化的文件來說,非常的方便。


2.2.翻譯軟體

我想就不用太多介紹了,雖然在翻譯段落文字的時候可能會有文法或是字詞怪異的問題,但作為一個研究生,學會看懂Google翻譯的語言是很重要的技能。

即使自2023年開始進入生成式AI的時代,但目前AI翻譯的速度沒有翻譯軟體快,雖然翻出來的內容精準,建議在自己寫的東西要翻譯使用時再使用,閱讀文獻上Google翻譯還是比較有效率一點。

這是一個非常好用的Chrome擴充功能,能夠翻譯網頁中任何語言的字彙或段落。雖然介面很陽春,但真的很實用。


2.3.筆記軟體

windows內建記事本
在還沒有開始用任何筆記本軟體之前,我都是用windows的記事本記事的,整個電腦裡常常會散落一些莫名其妙的記事本。記事本開啟的速度非常快,所佔的空間非常小,但就只能輸入純文字而已。現在偶爾我也會把記事本當成暫時複製資料或是去除網頁文字格式的工具。

evernote是我的主力記事工作,就像網路上很多使用者的評論,evernote就像是第二大腦。
我可以大量搜集各式我有興趣的、用得到的資料放在evernote中,並且可以在筆記本間、各記事間快速查找,同時搜尋功能也能更準確的找到目標記事。就算只是粗略的記下keyword,之後隨時可以回來更新、補充資訊,就像埋下種子一樣,我可以慢慢讓他發芽。他搜集的不只是記事,他同時搜集了知識、技術與紀錄,甚至某一個程度上反映了我的興趣、人格。
電腦玩物的站長寫了很多Evernote使用的相關文章。

不過免費版每月只能上傳60MB的資料、單一記事大小只能25MB、可安裝裝置數量只有2台,對跨平台的使用者來說,完全不夠,只能乖乖付費用專業版了。

Onenote是Office的筆記軟體,若說evernote一個大水庫,onenote則是一個有縱深排序的筆記本系統。他可以藉著筆記本、節、記事的三層排序,把記事放在準確的順序位置上。其實就跟實體的筆記本一樣,並且可以任意的變換排列記事,有點卡片排列的感覺。個人覺得,onenote比較像是整理大型結構化專案的工具,像是編輯圖鑑之類的,需要不停比較調整內容的案子
或是自己編輯百科全書才比較會用到的。不過最主要的是思考邏輯的差異,也許有些人會覺得onenote的排列邏輯跟自己的思考方法很契合,那麼onenote就是一個適合你的筆記軟體。

是這一兩年來很紅的筆記軟體,若說Evernote是記事資料庫、Onenote是數位筆記本,那麼Notion可以說是屬於自己的私人資料網站。
Evernote的分層是兩層:筆記本、記事,筆記本可以組成筆記本群組,那就算三層好了
Onenote的分層是三層:筆記本、節、記事
但是Notion可以無限的分層,跟電腦資料夾的功能很像,如果是分類控,Notion可以是一個很強大的索引系統。

使用學校Email註冊Notion可使用教育版功能。

整體使用上來說,我自己會將未整理的資料放在Evernote中,無腦儲存、也不太進行近一步整理。2023年開始,我重新架構Notion的資料庫,因為我更需要系統化多層的整理資料,但基本上我兩種都還在持續使用中。

Apple備忘錄 
Apple備忘錄已經是一個簡易版的evernote了,如果你是一個蘋果生態圈的使用者(電腦用mac、手機拿iPhone、平板用iPad),沒有跨平台的需求,也不需要存一些較大容量的檔案,apple備忘錄是一個很棒的工具。缺點是他用的是你iCloud的空間,如果沒有另外購買iCloud空間的話,大概只適合放一些純文字資料。

我之前會用apple備忘錄當手機的快速記事工具,不過後來改用line的個人群組,現在有line keep功能就更方便了。

LINE keep
通訊軟體LINE的記事功能,就像傳訊息給朋友,可以暫時紀錄,也可以當作通訊軟體中資料轉存暫放的地方,然後就會慢慢被洗到上面。
在沒有這個功能以前,我會開一個只有自己的群組(邀請朋友但朋友不加入就可以了),如果想要多個不同的記事群組,可以繼續用這個方法。

Google keep
可以在Google行事曆旁邊找到他,如果是google行事曆的重度使用者,他就是行事曆旁邊的便利貼。

其他圖文式筆記軟體
近年來隨著iPad與Apple Pencil的技術迅速發展,能在iPad上使用的筆記軟體越來越多,像是Notability、GoodNotes之類的,這類的筆記系統對於製作圖文並茂的手寫筆記來說非常方便。不過我認為研究生更需要的是能夠進行跨系統整合的文字整理筆記系統。當然,如果你能夠很順的使用這類的圖文筆記系統來撰寫論文的話,也是可以使用的,只要能夠善加利用的,就是好工具。


2.4.書目管理軟體

市面上有三款常見的書目管理軟體:Endnote、Mendeley、Zotero,一般來說還是以Endnote的使用率最高,但重點是學校有沒有買。

通常只有要同時管理中文、英文書目的使用者才會同時使用兩套書目管理軟體,並用兩套軟體分別去整理不同語言的文獻,在匯出成不同的文獻列表。

只要寫一篇碩士論文的碩士生並不一定需要使用書目管理軟體,而且熟悉書目管理軟體通常也會花上不少功夫,但是對於要開始投稿不同期刊的博士生來說,書目軟體可能會是個很方便的工具。


2.5.網路問卷軟體

網路問卷軟體也是三個大宗:Google表單、SurveycakeSurveymonkey,Google表單最為陽春,後面兩者的使用介面比較美觀。但是作為時常要建立各種表單的使用者來說,配合Google雲端可以管理許多不同的表單。
但是對於一生可能只需要建立兩次表單的人來說,確實可以考慮後面兩者。哪兩次呢?一次碩士論文問卷,一次做你的婚禮出席調查表。


2.6.噱頭型軟體

噱頭型軟體就是那種使用一兩次覺得很酷,但其實不太會長期使用的軟體。

一種看板軟體,適合人力資源管理控,本意是讓團隊成員瞭解整個團隊工作運作的狀況。但實際是,除了創建者本人會一直盯著頁面看以外,根本不會有人鳥你。

各類心智圖軟體
像是XMindCoggleGitmind等,除非你是重度的心智圖控,不然大多只會做個一兩張而已,但偶爾玩玩也許對你的研究擴展有一些幫助。

讓參與者使用手機與主持者互動的答題式遊戲,雖然最近有點被玩到爛了,但演講、上課沒點子的時候還是滿好用的。最近的婚禮也很常見。


3.器材類

錄音筆
質性研究者的重要工具,不過現在用手機就可以做到了,想要音質好一點,可以外接麥克風。

隨身筆記本
通常用手機搭配前述的筆記軟體很方便,但有的時候還是寫下來最快,還有一些不適合使用手機的時候,比方說跟你的教授meeting,總不能一直盯著手機紀錄吧。

雙螢幕
雙螢幕是對研究非常有幫助的一種工具,你可以在其中一個螢幕看文獻,另一個螢幕開筆記軟體或翻譯軟體把看到的資料進行即時的翻譯或是紀錄。
空間有限,或是不喜歡兩個螢幕,也可以使用21:9或更寬的螢幕並進行螢幕分割(通常螢幕廠商都會提供自家廠牌的螢幕分割軟體)。

或是也可以活用ALT+TAB的快速切換視窗功能,不過這個功能在MacOS的電腦上有一個致命的障礙,在Windows的電腦中,同一個程式兩個視窗是可以藉由ALT+TAB來切換的;但是在MacOS中,同一個程式的兩個視窗是不能使用ALT+TAB來切換的,在切換的功能中只會顯示一個該程式的icon。在Mac中,要熟練使用觸控板3指上滑的切換功能,或是原生滑鼠輕點2下的切換程式功能。

鍵盤
如果你打算成為一個全職的學術研究者,我個人認為機械式鍵盤是必要的(純屬個人認為)。我自己曾經用筆電的鍵盤打論文打到手痛,機械式鍵盤可以讓你享受打字的快感,不過這個坑很深,我在嗜好誌中記錄了我所使用過的機械式鍵盤。但無論如何,要成為全職學術研究者,你就必須有一把打得順手的鍵盤,必須要花時間摸索一下你適合什麼樣的鍵盤,才能讓你打得快、打得舒服。

滑鼠
一隻能夠自定義功能鍵的滑鼠可能可以幫助你更快速的寫論文,我知道一些研究生會將滑鼠上下鍵定義為複製、貼上,不過我自己更習慣Crtl+C、Crtl+V。我自己的滑鼠是設定了音量鍵,這可以幫助我在寫論文的時候隨時調整音量,而不用切換程式,也不需要看一下鍵盤上的音量鍵在哪(我的主要鍵盤也沒有音量鍵)。另一個功能是將滑鼠功能鍵設定為切換程式,這可以讓Mac切換程式再更快一些。

噢,除了自定義功能鍵,另外一個如果有了會絕對有幫助的功能是「飛梭滾輪」,這絕對是你寫論文非常重要的功能,相信我。


給閱讀到這裡的研究生,在2023年的5月底,我開始一個全新的Instagram經營模式,叫做懿德學研,裡面會提到一些我在研究路上的心得,歡迎追蹤喔!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