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25日 星期五

嗜好誌|攝影器材|攝影包(2013年以前)


攝影包是攝影器材中,非常重要的角色。一個攝影師或一個攝影玩家,可能會花上比思考選擇哪台相機更多的時間去思考該買什麼樣的攝影包。攝影包決定了攝影師能夠帶多少器材在身上,甚至是攜帶器材出門的「意願」。是否能在最佳的時間點用最方便的方法與最快的速度將相機取出、是否能容納相機以外的日常生活使用的物品、以及攝影包的外觀設計是否能夠反映攝影者本人的形象,這些都足夠攝影者傷腦筋了。因此在嗜好誌介紹完我擁有的鍵盤後,我決定先來說說我與相機包的故事,從2009年開始。

從2009年開始玩攝影,使用的攝影包也好幾個了。回想起來,我確實是花了不少時間,去思考該購買怎麼樣的包包,好改善我的攝影工作模式。選擇相機對我而言並不難,當需要更換相機的時候,考量當前相機的同階新品及高幾階新品,再考量手頭上可支用的金額後,往往只會剩下一到兩個選擇。但是攝影包就不是了,你可以在網路上找到海量的攝影包選擇,從老牌到雜牌、從新創到山寨、各種顏色、價位,足以讓人陷入永無止境的選擇障礙中。

我的攝影包使用歷程以2013年做為分界點。在2013年以前,是純粹的我的觀點,在2013年以後則是融入了伴侶的觀點。這篇文章將會介紹2009年到2013年我使用的攝影包,包含我選擇這個包的原因、使用的過程,以及當前仍在線上的類似包款。這些背包並沒有刻意被拍照記錄,所以大多是生活中隨意拍下,或是我在背負當下被拍下的照片,加上有一點年代,針對照片的品質,請多海涵。XD

Tamrac Velocity 7x 5767

我的第一個攝影包是美國Tamrac(達拉克)的Velocity 7x,有些商店將Velocity稱為「迅捷系列」。其實我並沒有選擇這個攝影包,這個攝影包是Nikon D5000的套裝組合包。因為國祥貿易同時代理了Nikon跟Tamrac兩個品牌,因此在D5000上市時將迅捷7x一起做為促銷組合。而當時父親給我的上大學禮物,就是Nikon D5000 kit組以及隨附的Tamrac Velocity 7x,至少讓我不用在當時煩惱攝影包的選擇。

2010年寒假,宅宅的我背著Velocity 7x

Velocity 7x是一個彈弓包,大概就是指他是一個單肩、可後背、側背與前背的背包。外觀還蠻特別的,是一個半球形弧面。主袋從上方開起,前方有一個可裝扁平雜物的副袋。容量不算小,如果是D5000的話,可以帶上1機3鏡。如果都是35mm/f1.8之類的輕便定焦鏡,大概可以放上4顆。根據剖面圖,還可以在塞一隻輕便的閃燈(SB600之類的),不過我沒有用這個包帶過閃燈的印象。

2009年大一,參加迎新活動時背著Velocity 7x的我

這個包主要的缺點是,他站不起來。因為外觀設計的關係吧,這個包並沒有平面的底部,所以他必須依靠物體才能站立,不然就只能平躺。這在一些沒有置物籃的餐廳內還滿不方便的,在家收納也沒有很方便。他從2009年的8月開始陪伴我,然後一直使用到2010年7月,我買了Tamron 70-200mm/f2.8 A001以後,因為他完全裝不下。目前(2021年6月)與Velocity 7x最接近的包款是Tamrac出品、同系列的Velocity 8Z V2.0,在桃子購物網上仍在販售,這個包款就可以獨自站立,並且附上了平板電腦收納空間,感覺應該比7x更大一些。

Billingham 手提側背包

在2010年7月購入了Tamron 70-200mm/f2.8 A001以後,我暫用了家裡容量最大的攝影包,是一個古董級的Billingham(白金漢)手提側背包。這是一位我們家的好友移交給我們家的,主要應該是給我哥,然後也被用來裝一些很古董級的器材。這個包因為很有歷史痕跡,再加上與我當時的穿搭風格並不相合(跟我現在的穿著恐怕也不會太搭),所以感覺就不太起眼。沒記錯的話他應該是一個Billingham 445,其實是一個精品級的攝影包,白金漢至今仍在生產這個包款(不過應該有一直改良),目前這個包款的價格,嗯…可以親自去查查看。

2011年在小琉球拿著Tamron A001背負白金漢包的我

這個包可能適合一些古著風格穿搭的人,或是英倫雅痞風。白金漢的優點應該在於他的精工製程,看他經歷風霜雪雨還是如此堅固,只是髒了點就知道。實際使用上來說,他的機動性我覺得沒有那麼高,加上扣具也都相當古典,這讓收納、取用的方便性都沒有那麼高。除非我想展現特殊的個人風格,不然我應該不會想選用白金漢的包,所以一邊背著他的同時,整個暑假我也都在覓尋我要購買的攝影包。

Lowepro Fastpack 350 (飛梭350)

第一個自己買的攝影包,我的主要目標是要能容納機身直接接上Tamron 70-200mm/f2.8 A001的狀態,接下來要能快取、裝其他鏡頭和筆記型電腦。由於當時是個奔走台中、屏東的大學生,同時主要的攝影主題是活動,並且常常在活動中還有攝影以外的其他工作,我對攝影背包的期望是「一包打天下、移動工作站」。在各種考量後,我只剩下Lowepro(羅普)的Fastpack 350 (飛梭350)一個選擇。其實飛梭350是一個容量非常大、多功能,而且以相同容量的攝影包來說,價錢還算可以接受的選擇。

目前可以在拍賣網站找到一些二手的飛梭350,而Lowepro之後將飛梭350的升級款DSLR Video pack 350 AW,有些相機店稱為悍將350,但好像也是停產的狀態了。但是比飛梭350小一號的飛梭250倒是持續有在更新,目前已經到了第三代,型號是Lowepro Fastpack BP 250 AW III,此外還出現一個比飛梭250更大一點的Lowepro Fastpack Pro BP 250 AW III,尺寸感覺已經跟350差不多大了。

回到我在選購背包的2010年,飛梭350其實不太好買,當時的我還是比較習慣去店面購買攝影器材,所以還沒有去想到網購這回事。我找了不少家店,但這種大容量的包包很佔空間,所以很常沒有現貨,最後在我台中家裡附近的相機店找到一顆,購入時間是2010年8月。剛好是我當時想要的藍色,當時好像覺得都黑黑的話很沒活力,應該要有一些顏色,不過現在的我,應該會選擇低調的黑黑包包。當時一點開箱照的概念也沒有,可能因為包太大了加上房間很亂,下面這張獨照其實是我幫他拍下的最後一張照片,用來徵求新主人。

2016年拍下的飛梭350最後照片

飛梭350有一個攝影器材空間(下層)、一個其他物品收納空間(上層)、一個筆電收納空間(側開背後層)和一個雜物收納空間(上層前袋),除了肩背帶外,還附有腰帶,可由腰部分擔器材重量。攝影器可由單邊側開,把下層前面那塊布解開的話,器材層可以全開,在D5000裝上Tamron A001的狀態下,還可以再多放4顆短鏡頭,共1機5鏡。如果D5000裝短鏡頭,則可以多放5顆短鏡頭,達到1機6鏡。筆電夾層可以放17吋筆電,跑營隊的時候我都會把13吋筆電和A4大會手冊都放在裡面。寒暑假從宿舍撤出的時候,我會把3.5吋的外接硬碟做簡單的包裹後放在上層,達成我移動工作站的目標。

常帶飛梭350出野外

飛梭350的側開快取算是非常強大,脫下右肩背袋後,就可以直接切成側背,右手可以直接快取相機,當時我把Tamron A001當成主力鏡頭。不過這也造成我再買了這個包沒多久的2010年10月,在屏科大的禮堂因為側蓋沒拉好,鏡頭落地,Tamron A001的接環變形,寄回代理商更換接環。還好這類的悲劇只發生了一次,往後可能因為更加小心,並沒有再發生過。

在墾丁拍攝時,飛梭350快取的狀態。

可能當時真的窮,我真的秉持一包打天下的觀念,也沒有想過要有多個攝影包之類的想法。而且屏東天氣乾燥,相機其實常常直接住在攝影包裡。在我屏東讀書的4年生涯中,我並沒有防潮箱,而且沒有任何一顆鏡頭在屏東發霉。所以基本上,只要我帶著相機,我就是背著飛梭350,這一直到我認識我太太後才有所改變。因為當時的她覺得這個包又大又重,外型也不是很符合她的偏好。所以慢慢的,我開始考慮有較為輕便的攝影包選擇,而自己只在需要背負家當的時候使用這個背包。

飛梭350強度最高的一次任務是2013年,我大四的最後一次林場實習。那次林場實習的其中一晚是在野外紮營過夜,於是我用童軍繩以肩背帶底端與前面的扣帶綁上了一頂帳篷,上袋塞了我的羽絨睡袋和一些其他物資,可以發現他的側邊水壺袋也很勇猛,可以直接裝2000c.c的寶特瓶。


2013年林場實習時的飛梭350

2013年9月,當時的女友(現在的太太)送給我一個KATA D-Light DR-466雙肩後背包,之後飛梭350就不在擔綱一般日常出勤了,只在暑期台中的營隊、需要大量設備的狀況才會出勤。2016年暑期,當時當兵放假支援台中的營隊拍攝,在家順便整理房間,順手拍了飛梭350最後一張照片,然後丟上臉書看看有沒有人要,於是就被我之後的婚禮攝影師以樂攝影的大為哥認養了,陪伴我6年之後,展開全新的旅程(灑花)。

無牌人造皮側背包

在知道了太太(當時甚至還沒正式交往)對飛梭350的評價後,就開始找些比較輕便的攝影包選擇。可能我心中還是對白金漢的尊爵不凡感有所羨慕吧,於是在2011年上網找了一個便宜的人造皮側背包。在我只需要帶1機1鏡或1機2鏡、不需要長鏡頭的時候,我就會帶著這個包。不過這個包也沒有什麼真的太突出的優點, 後來在買了小野人以後,就沒有再使用過了。

包的外觀

內部空間,可裝到1機3鏡

少數一張被拍到背著這個包的照片


Lowepro Format 120

我第二個購買的Lowepro(羅普)攝影包,是一個小的1機1鏡隨身包Format 120,是本篇首圖左上角的那個小包包,有些相機店把這個型號稱為豪邁。這是一個短暫的任務型包包,是在2011年11月左右,因為要去爬北大武山,所以購買的。當時設想了許多同時背負登山背包與相機的方式,最後決定用一個輕便的包包背於胸前,目前這款相機包仍在線上販售。豪邁120在北大武山之後做為一個備用相機包,只有在出借相機和當兵時有用過。

左上角包包為豪邁120

登北大武山時帶著豪邁120的照片


CRUMPLER 7 Million Dollar Home

2012年我進行了一次機身升級(參閱攝影器材史),將主力相機升級為Nikon D7000,同時購買了副廠的電池把手。加上把手的D7000完全塞不進那個無牌的人造皮側背包,於是就興起了買個大容量側背包的念頭。當時來自澳洲的CRUMPLER(小野人)算是攝影師的時尚指標,鮮豔的配色跟那些黑黑灰灰的攝影包完全不一樣,在各大攝影討論區的評價也很高,而且有很多中國仿冒品,可見仿冒利潤不一般。於是我心一橫,就買了個瞎趴的顏色,紅藍撞色款,我記得是2012的年度新色。小野人側背攝影包的容量是用百萬來分級的,依次由1百萬最小到8百萬最大。
2012年新買的小野人第一次出任務

為了怕買到假貨,這顆小野人是我直接從屏東騎到高雄的器材行買的,當時應該是覺得7百萬的大小最順眼。視覺上不會很大,但裡面可以塞一堆鏡頭。6百萬就比較小一點,8百萬則可以多裝下一台13吋筆電,但我沒有考慮在側背包裡面塞筆電。現在的小野人已經不是潮包了,這幾年最潮的應該是Peak Design包。小野人還是陸續有在生產背包,但幾個購物網站上,我只看到最大5百萬的包。

背著小野人700萬的樣子

這個包從2012年開始做為主力背包,一直到2013年9月Kata D-Light DR-466出現後,恢復了以後背包為主力背包的相機攜帶模式。小野人在使用上是沒什麼問題,以設計上來說,會比白金漢還舒服,因為更服貼於背負者本身。但是這種單肩背包有個嚴重的問題,如果真的把所有的家當放進去,然後揹著跑活動幾天,包準肩背疼痛。所以到了2013年9月以後,小野人只有在輕裝出行的時候使用,到了2014年Kata Hybrid-537 DL加入以後,小野人就被放在台中的家中了。還有最後一個缺點,這種瞎趴的亮色系包逃不過髒掉的下場,髒掉之後也不會太有質感,這也是一個後來不太能帶他出門的原因。

接下來就是2013年以後的故事了,2013年以後,更加注重記錄生活這個層面,大多數的包包也有比較多的紀錄,但可能要等我慢慢寫了~感謝收看,下面先做預告。

2013年以後的攝影包
Kata D-Light DR-466
Kata Hybrid-537 DL
ELECOM off toco 帆布多功能後背包
Manfrotto Advanced Camera Backpack Compact 1
Manfrotto Pro Light Redbee 110
Unicode P1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