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20日 星期四

IG經營|Hashtag概論:理論篇

Hashtag相關的問題,其實相當受到關注,也是我在問答中,很常見的一個問題。但如果真的要仔細討論的話,其實與hashtag有關的內容還算不少,所以我會分成兩篇,分別來論述hashtag的理論與應用。

理論層面,最重要的就是hashtag的運作原理模式了。還滿多人會問到「hashtag有用嗎?」,有些朋友則會直接表示hashtag很有用,甚至覺得是流量密碼開啟的關鍵,一位夥伴分享,hashtag為他帶來的非粉絲觸及高出粉絲觸及快十倍。

不過每個人的經驗都不太一樣,在我的經驗中Hashtag的我個人的觸及就沒有太大的幫助,我的貼文中,來自主題標籤的觸及數常常連排都排不進觸及來源,就算排進去,常常也很少,偶爾可以到1/10左右,算是多了,最多最多,也就1/5而以。而我流量排行前幾名的貼文中,觸及排行清一色的看不見「主題標籤」這個項目。

但這代表hashtag沒有用嗎?當然不是,瞭解Hashtag的運作方式,能夠幫助我們知道這些主題標籤能夠發揮什麼功用,以及我們該如何在我們的貼文中使用hashtag。我把hashtag的用途分為兩大項,一個是直接用途,另一個是運算用途(間接用途),接下來我就分別來為大家說明。

直接用途

直接用途就是使用者直接以hashtag功能進行的操作,包括直接到標籤頁面去查看相關標籤的貼文,或是進一步追蹤hashtag。通常會去做這種行動的使用者大多帶有強烈的目的性,很明確的知道自己要看什麼東西,或是想接觸使用特定標籤的人。

當這樣的使用者直接進到標籤頁面,並看到了你的貼文,這就成為了貼文的主題標籤曝光。也就是說,當你的貼文出現了主題標籤曝光,就代表這則貼文的受眾包括了一些主動尋找特定主題的東西時,被你的內容觸及的使用者。

而如果你的內容有超高的主題標籤曝光,則代表了來自主題標籤頁面的使用者是閱讀這則內容的多數群體,那可能就代表了你選中了某些正確的標籤。但這不代表這個標籤的絕對有用性,一個粉絲500的帳號發出一則貼文,並拿到了250的主題標籤觸及,這個主題標籤觸及是他首頁觸及的10倍,對於粉絲500的人來說,這是一個很高的觸及率,不過相同貼文使用同樣的標籤由一個粉絲5000的帳號貼出,那麼他很可能也只能拿到250的主題標籤觸及,而他的首頁曝光搞不好就是主題標籤曝光的十倍。

這是因為看主題標籤的就是那些人,也不會有太大的差異。不過當你進到主題標籤裡的時候,會有「熱門」跟「最新」兩個選項,其實我並不太清楚計算「熱門」的演算法是什麼,因為有些我覺得不太熱門的貼文也會出現在那裡,而「最新」也不一定是最新,我有時刷一刷會突然看到出現一年以前的貼文塞在裡面。關於該選擇怎麼樣規模的hashtag,這個我們就在下一篇的應用在跟大家介紹。

而若一個使用者覺得特定主題標籤的內容對他特別重要,或是特別喜歡這個主題標籤,他可能會進一步追蹤這個hashtag。這時候,他就有可能在首頁收到關於這個主題標籤的內容推播,觸及則應該會歸類在首頁觸及中。不過我自己的經驗是,這類的推播量很少,幾乎看不到幾個,當然這也可能是因為我本來追蹤的人多,主題標籤貼文往往沒有排在很前面,要輪到主題標籤的貼文出現的機會自然就少了。

不管至直接去主題標籤頁面看,或是進一步追蹤,hashtag直接用途最主要的功能,其實就是組成以這個主題標籤為中心的社群,讓使用這個標籤的內容彼此產生社會性的關聯。當一張照片被掛上一個hashtag,就代表這個創作者可能希望這張照片被注意這個hashtag的使用者注意到。而當這群人開始彼此互動,那麼人與人之間就藉著這個標籤產生連結,進而形成一個社群。

所以我一直以來都認為,hashtag是你進入到一個社群,開始經營instagram個最好的起點,特別是在你毫無社群支持的狀況下,像是你的現實社會網路對你的IG經營主題其實沒有什麼太大的興趣時,就需要一個網際網路上的社群來支持你。

但是被動的掛上hashtag並不一定能夠使你被其他的使用者注意到,在經營的初期除了等待別人透過主題標籤找到你,你也可以透過主動去標籤頁面中找尋跟你有相同興趣或關注主題的人,並強化以特定主題標籤為中心的社群互動,建立或加入屬於特定興趣主題的群體中,並且透過各種互動(追蹤、按讚、留言)開始融入這個社群,是我覺得一個新的經營者要在IG上找到支持者的第一個步驟。

運算用途(間接用途)

所謂的運算用途,當然就是指hashtag跟演算法的關係囉!因為這不是由使用者直接操作,而是在使用者使用過程中,由系統演算法進行顯示調整的過程,所以我把運算用途作為一種間接用途。

那hashtag在演算法中的角色是什麼呢?有一些資料會說,hashtag可以讓演算法讀懂你的貼文,因為演算法不懂圖片之類的。演算法不懂圖片,這是真的,但演算法也不懂文字,更不會懂你的hashtag。還有些資料說演算法會給用戶或貼文評分,而用對hashtag會加分,用錯會減分。

我也實在沒有辦法找到證據支持這樣的說法,而且這樣的說法跟我所認識的關聯分析實在不太一樣。演算應該不會用這些東西幫你評分,或是給文章一個分數,演算法就只是你在看IG時,依據你跟這貼文的關聯性,排序首頁、探索的貼文罷了。

演算法不是用來建立IG排名的,否則我只要一直想辦法累計分數應該就可以成名,他只是評估這個內容跟觀眾喜歡的內容有多相近,這些計算方式我在流量密碼第三章中其實就有提到。而所謂的用錯hashtag,其實就是當你把貼文標上不符合內容或是沒什麼人看的hashtag時,自然觀眾的互動就會降低了吧……,根本不用演算法給你扣分什麼的。

所以當你在文章中標註一個hashtag,假設「風景攝影」好了,他就是將風景攝影從0變成1而已,0為無,1為有。所以兩個同樣都標註了 #風景攝影 的貼文,演算法發就會發現,他們都是風景攝影被設為1的貼文,他們之間就會產生關聯性。而當一個使用者很常與標註了#風景攝影 的貼文互動,演算法就會認為風景攝影被設為1的貼文會與這個使用者有較高的關聯性,從而將這則貼文在首頁排得比較前面,這就是hashtag做為演算法運算參數的作用原理。

所以若兩則貼文都使用30個一模一樣的hashtag,那麼在hashtag這個項目上他們應該是完全關聯的,照這個邏輯來看,放滿30個hashtags應該是最有利的。一些坊間的資訊流傳說放滿會不利於觸及,我做了一些測試後,應該是不會的,我放滿30個hashtags的幾篇文章在「主題標籤曝光」這個項目上都比沒有放滿的貼文還來得高(儘管還是沒有很高😂)。

但hashtag不是關聯分析唯一的參數,因為就算你把百萬點讚照片的所有hashtag複製過來,你也不會拿到跟他一樣的觸及量。你的社會網路與這張照片的互動還是最主要的數據,hashtag只是參照的變數之一。

我在流量密碼第三章關於數據觀察分析的段落有說過,IG並沒有隱藏演算法的計算依據,當我們在首頁或是探索看到新的照片時,會有「依據你說過讚的照片」、「依據你儲存過的照片」、「與你互動過的貼文類似」、「Instagram推薦」這類的提示。

所以演算法會依據你的觀眾過去與那些貼文互動來計算來排序他的首頁跟探索,除了hashtag的相同程度外,還包括他們是不是被同樣的人按讚、被同樣的人儲存、被儲存在同一個分類裡、被同樣的人留言、分享這類的數據。

無論是直接用途還是間接用途,說到底,互動還是一切。請記得流量最重要的原則,那就是:

「沒互動,就是0」

只要你沒有試圖做任何互動,那就是0。Instagram演算法並不是給每一則貼文一個基礎分數、設定每一則貼文都有一個自然擴散的值,然後再由你的互動率、標籤的正確率給你加減分,然後決定你的觸及,不是!不是!不是!很重要要說三次。

所有的貼文基準值都是0,每一個Hashtag、按讚、留言、分享就像是建立一條連結,為觸及建立一個可能的來源,所以當你的觸及表現低落的時候,並不是IG給你降觸及,而是一些連結本來就沒有足夠的動力。當然每個項目都會有他的權重,在演算法每次的更新中,所給的權重都會不一樣。所以最近我會說「Reel的流量紅利沒有了」這種話。那是因為在Reel上架初期,一方面大家對於新功能好奇,一方面演算法讓每個人的Reel都很容易被看到,那個時候,我把幾則貼文整理整理製成Reel,輕鬆就能拿到高觸及,但到了今天初,相同的做法已經沒有同樣的紅利了,這不代表你認真製作的Reel沒有流量或是不會爆紅,還是會有的,如果真的很棒的Reel還是會爆紅,只是他的流量已經跟一般貼文差不多、沒有顯著的優勢,你必須去權衡你製作Reel的成本是不是能夠讓你得到相應的效益,或是你喜不喜歡製作Reel,而不是為了流量去硬做Reel。

總之,這些是我對hashtag在理論上的見解,下一篇「Hashtag概論:應用篇」,將會從hashtag的分類、規模、語言、使用跟創造等不同的主題來進行討論。如果有任何問題,歡迎在下面留言,或是在IG利用週五問答日、個人私訊的方式詢問我。

你可以使用網址將這篇文章分享到你的社群中,也可以將文章分享給你被hashtag困擾的朋友。 如果你在自己的文章中需要引述內容,請註明來源,但請不要未經同意將文章整篇轉載喔。 最後,也別忘了追蹤我的Instagram帳號喔~

延伸閱讀
IG經營全系列文章
IG經營|Hashtag概論:應用篇
IG經營|流量密碼:社會網路的延伸
IG經營|流量密碼:簡易數據觀察分析
IG經營|流量密碼:這麼做有什麼用?
IG經營|如何開始經營一個IG帳號?
IG經營|觸及與觸及率的秘密

下面是我在寫這篇文章時最新的貼文,你也可以透過這個連結進入我的IG帳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